发布:温岭市文化馆 浏览:169
它是四大文人雅好之首,(琴)棋书画。
它历史悠久,位列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本期周末云讲堂的主角,便是古琴。
11月19日晚,我馆携手iartschool爱艺术+,特邀南京艺术学院硕导魏圩为我们带来的周末云讲堂《经典传承 千载流觞》顺利播出。
魏 圩
魏圩,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理事;2014年,获得全国古琴大赛专业A组金奖;2015年,出版古琴独奏专辑《琴·乐》,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省厅级项目一项;校级课题两项;先后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16年受邀参与江苏教育台《艺术之门》节目录制:参与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金陵交响》的首演及结项演出;承担南京艺术学院大型原创音乐剧《古今流觞》中古琴部分的演奏与编创任务;举办个人音乐会、参演古琴名家音乐会多场。
古琴的历史,从伏羲而始。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太古遗音》,这是有关古琴最早的传说。
《伯牙鼓琴图》卷,元,王振朋作,绢本,水墨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君王广纳贤才,宴会之上,琴音助兴。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在心仪的对象面前,古琴是最佳的助攻手。
伯牙绝弦,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古琴是他们真挚友谊的见证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代大诗人王维,以琴对月,清静安详,拥抱自然。
古琴从太古走来,它的声音伴我们左右,未曾断绝。难怪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船上,那张凝聚了人类艺术精华的喷金唱片“地球之音”,选用中国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来代表中国音乐了。
地球之音
古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久远,这都得益于它的形制。
古琴最初的样子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在周朝时,古琴的形制还未固定,有五弦的,二十七弦的,还有十弦的,直到汉代才将七弦形式确定下来。
“徽位”是说古琴上的音位,按哪个“徽位”哪根弦发哪个音,接近吉他的品位记。古琴十三徽具体出现的时间,有文献可证为魏晋时期。
嵇康《琴赋》便有“徽以钟山之玉”之言,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亦有表明徽位,南朝的画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嵇康抚琴所用之琴亦有十三徽。
但碍于文献资料缺失,徽位最早出现的时间还尚无定论。
古琴的记谱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谱和减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是古琴曲目弹奏的参考。
《碣石调幽兰》文字谱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是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
由于文字谱过于复杂繁琐,现在多已不再使用。如今的古琴曲谱,是五线谱和减字谱结合的形式。五线谱的运用,弥补了减字谱中标识信息模糊的缺点,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也间接促进了古琴的发展和普及。
在魏圩的古琴生涯中,发生过不少趣事,在本期周末云讲堂上她也向我们分享了记忆犹新的三两事。
《听琴图》局部,宋,赵佶绘,绢本,设色
魏圩曾录制过自己的专辑,当时的任务要求是三天内录完所有曲子,现场录制,不可二次剪辑,这对她的琴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圆满完成专辑录制,魏圩提前几个月开始练习琴曲,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练习,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预计三天的录制居然提前完成,在多余的时间中,还意外收获了一曲状态较好的《阳关三叠》。古琴悦己,古筝娱人,练琴的时候偶尔放空自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忆故人》亦名《山中思故人》,传为蔡中郎作,明清时期著名的琴谱《神奇秘谱》、《浙音释字琴谱》、《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全编》等都录有此曲,现今流行的是1937年《今虞琴刊》的谱本。
整首琴曲以柔美委婉的旋律、浓郁深沉的韵味表现在明月深山思念远方友人的一片深情,音乐内涵丰富,缠绵动人。有一位较为年长的好友,十分喜欢魏圩弹奏的《忆故人》,而且是不分场合的喜爱,另魏圩既无奈又欣喜,或许这就是古琴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魏圩还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例如几岁开始学习古琴比较合适,古琴有什么按弦技巧,初学者该如何选择古琴等等。
供稿丨文化馆
编辑丨王安妮
审核丨张一彦
2022-0913
2022-0830
2022-0218
2020-0214
2022-0728
2022-0908
2021-1212
2022-0130
2022-0727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