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温岭市文化馆 浏览:89
11月5日晚,我馆与iartschool爱艺术+特邀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主讲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方法谈》顺利播出。
本期周末云讲堂,何红舟以《启航》,《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两幅作品为例,从选题内涵的解读、创作主题的探寻、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魅力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何红舟
何红舟,196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7月毕业留附中任教。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3-2007年,任教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2007年至今,任教于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绘画艺术学院院长。
主要参展及获奖:
1990年,作品《青苹果》获中国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展金奖;
2003年,油画《午后》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优秀奖;
2009年油画《启航》(合作)获“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金奖;
2009年9月,《启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顺利交付;
2014年9月,油画《桥上的风景》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
2016年9月,(合作)完成中华文明史诗美术创作工程油画《满江红——岳飞》,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董必武
主题性绘画通过对历史题材的表现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刻画,以客观的、再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直接反映历史。
选题内涵的解读,决定着选题的范围和画面的基本表现形式。
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选择范围很大,何红舟一开始其实并没有选择中共一大会议这个题材,而是选择了与其研究方向更为接近的中国女排或者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的建议下,才最终选择了中共一大会议这一创作主题,并着手进行《启航》的创作。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之上,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启航,又犹如一轮新日,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以此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选题,当之无愧。
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创作主题,决定了绘画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
在最初创作的几版小稿中,何红舟在启程和启航两个主题间摇摆,迟迟拿不定主意。启程这一主题,以多种视角表现一大会议结束后,各地代表互相道别的场景;启航则着重表现会议前,各地代表上船的情景。
专家组对于主题表现会议前还是会议后,起初也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各有道理。但在不断看稿审稿的过程中,大家渐渐抓住了历史真实的脉络,感悟了启航的真谛,最终选定会议前作为创作主题。
启航初稿
启航演变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
《启航》的画面主体为人物,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共一大的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会议中的每个人物都非常重要,人物上船顺序,船上人物的站位安排、人物的服饰穿着、人物之间的动态关系等等,都需要大量历史资料的累积,需要何红舟仔细推敲打磨。
不过,最大的困难还属人物形象资料的模糊不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照相技术所限,有许多代表的样貌没有可靠的模板,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没有模板,那就自己创造模板。学院里的学生,身边的朋友,甚至是远道而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只要是觉得相像的人物,何红舟就通过素描写生的方式记录下来,寻找创作的感觉。虽不能100%还原历史,但他极力追求历史的真实感,为观者呈现一个看得见的历史片段。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对艺术家来说,对生活的基本感受是必须的积累和准备,它影响到一个创作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掌控。何红舟结合自身的艺术生活经历,提出了主题性绘画创作要善于运用真实资料,制造典型性场面,寻找自己的创作脉络,个人创作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等几点心得,为油画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论。
主题性绘画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主题性绘画创作是记录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视觉史诗。经过何红舟老师的细致讲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方法,你掌握了吗?
小平你好
供稿丨文化馆
编辑丨王安妮
审核丨张一彦
2022-0913
2022-0830
2022-0218
2020-0214
2022-0728
2022-0908
2021-1212
2022-0130
2022-0727
2019-0304